爱游戏足球体育-天亮了?湖人新老板以疯狂砸钱著称他让老詹看到希望再夺一冠(湖人现任老板)
美丽临湖人
为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推广为根本,围绕“传播家文化、建设新临湖”,以“身边人、身边事、树立榜样,小人物、大精神、弘扬文化”为理念,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的“美丽临湖人”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敬业奉献、创业致富的典型人物。
美丽临湖人特辑第二弹!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瞧瞧热心公益的美丽临湖人!
推荐单位
姓 名
湖桥村
唐阿毛
浦庄村
郭新恒
采莲村
吴小林
石塘村
王振邦
东吴村
盛国忠
石舍村
沈仁其
灵湖村
柳承信等退休老教师
联盟社区
金成泉
唐阿毛
在湖桥村,有这样一位82岁的老人,他就是去年被评为“吴中好人”的描桥老人唐阿毛。唐阿毛是土生土长的湖桥人,年轻的时候就在湖桥村做服装,一直到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才“退休”。
苏州“描桥老人”黄锦生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我们临湖也有一位“黄锦生”式的老人,他骑着自行车,带上干粮、小马扎和工具,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周边的各个乡村桥梁间,为村庄农田间的小桥“描红”。他就是湖桥村的82岁老人唐阿毛。2015年3月3日,老唐在报纸上看到了“描桥老人”黄锦生因病去世的消息,决心延续描桥老人的爱心举动,第二天,他就买来油漆、毛笔,推出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描桥行动。三年来老唐已为临湖、东山、横泾、木渎、越溪等地近300座桥梁 “描红”,足迹遍布大半个吴中区。细心的老唐每描完一座桥,还仔细记下桥名、详细位置,为这些隐蔽的乡间小桥建立了一份档案。每当别人称赞他的善举时,他总说“我做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却是个“体力活”,然而多年来老唐没有任何退缩,还他从自己微薄的养老金中挤出钱来支付描桥的工具、涂漆和路费,不畏寒风酷热,坚守着他的“描桥事业”。 老唐的平凡之举让越来越多的水乡桥梁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也因此被评为2017年度第一季度“吴中好人”。
郭新恒
家住临湖镇浦庄村13组堰塘的郭新恒,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水电工人,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劳动着。妻子张晓锋经营着一家服装店,儿子张轶博还在上学。这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三口之家,曾在2005年就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正是作为普通的老百姓,郭新恒因坚持长期无私地帮助他人而升华了人格的魅力,诠释着普通老百姓的伟大。
郭新恒在沈玉英老人痛失爱子的时候,便开始默默地关心照顾着他们。在生活中,作为水电工的郭新恒承包了老人家里所有与水电安装维修有关的事情。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去老人家里拜访,帮老人增添一些需要的东西,时常与老人谈心,开导老人。小孩到了上学的时候,郭新恒主动承担孩子的所有学费,并且让儿子张轶博在空余时间辅导小女孩的学习,陪她玩耍,让孩子能够开朗起来。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锲而不舍、无私帮扶的行动,才让这位老人能减轻一些生活的负担与精神的压力,不用那么辛苦的支撑这个家。而郭新恒本人却从未要求过什么回报。
爱心其实就是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所有的人。郭新恒不仅关心照顾着沈玉英老人,他还默默关注着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他利用业余时间,来关注各种公益活动,希望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来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
公益事业是个伟大而高尚的事业,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让真爱常伴人间。郭新恒认为无私的公益事业体现了他自身的价值,提供了他自我发展的空间,能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通过公益事业实现人生的意义,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光和热。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一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小林
临湖镇采莲村,78岁的吴小林年轻时曾先后救过5名落水者。村里吴阿姨的妹妹和儿子,小时候都掉到过河里,多亏吴小林从河里捡回了她家两条命。2012年9月10日一条寻找救命恩人的微博,揭开了吴小林的又一义举,9月9日下午,吴小林再一次跳到河中,成功救起了两个小女孩。
9月9日星期天下午3时许,6岁的亭亭, 7岁的小雪一同在弄堂外的河岸边抓鱼。两人一起俯身去捞,可刚捞了没几下,当亭亭再一次俯下身子时,脚下突然一滑,便头朝下栽到河里。台阶上的小雪看到亭亭落水,急得伸手去拉,却同样脚底一滑,跟着掉到了河中。
近10分钟后,亭亭,小雪有惊无险的被奶奶带回了家。亭亭告诉妈妈,是一名爷爷救了小雪和她。亭亭爸爸叶先生回到家得知此事后,也觉得十分庆幸。第二天,叶先生找到一名有微博账号的熟人,让她在微博发出了一条寻找好心人的消息。很快发现孩子口中救人的“爷爷”原来是同村78岁的吴小林。
78岁高龄还能下水救人,这让大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而据村民们透露,算上亭亭和小雪,这些年吴小林已救过7人,“有3个去救时已经陷到了淤泥里,没能救活,有2个现在还天天能碰到。”村民们说,他们就是吴阿姨的妹妹和儿子。吴阿姨笑称,没想到时隔50年后,78岁的吴小林又救了两个人。
王振邦
王振邦,1998年1月从临湖一中退休后一直没闲着。他曾被镇计生办、妇联、民政办、司法办、宣传办、关工会、城管、卫生院、临湖一中、党校、成教、文体中心、石塘村、采莲村等单位邀请,从事或短或长的工作。王老师不计报酬,乐于奉献,尽职尽责。
王老师参与过几次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参与过《渡村镇志》和《吴中区志》的编撰,参与过侵华日军在渡村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调查和取证---书面材料被编入《苦难与战争》一书,还参与过临湖一中校史的编写。还曾帮助城管出过几期《简讯》,帮助临湖卫生院编过几本“征文专辑”,应镇宣传办和党校邀请到石舍村、灵湖村、前塘村及采莲村的分党校上过党课。甚至还为计生办、妇联编写过小品《平平安安度过更年期》和相声《雄妈妈》等科普节目,在文体中心,为太极拳队、宣传队编写过《老年人好福气》《努力建设新临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说唱节目。
在石塘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鼓励下,王老师搜集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撰写了《用喜爱抢救生命--记农妇张苏玲捐肾救夫的感人事迹》、《照料中风妻子十九年无怨无悔的好丈夫金杏根》、《助人为乐的退休好干部夏新元》等宣传有形的正能量的文章。
在文体中心,王老师主编了十年的《临湖风光》,先后撰写了《毫不利己,专心利人的人》、《排忧解难为病人,救死扶伤留美名》、《海阔凭鱼跃》、《智慧的钥匙》和《天涯何处无芳草》等优秀作品。
2007年、2017年,王老师先后自费出版了《耕耘集》和《平头百姓》,用来送给师生、亲友及喜欢文学的人。
2017年7月中旬,王老师接受了村两委给的任务,冒着酷暑走进农户,上门采访,侧面了解接触到了二十位“最美临湖人”的候选人,采写了长长短短十三篇材料供村两委选拔。
王老师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报纸刊发的、电视台播送的体现正能量的内容越来越多,帮困扶贫、乐于助人、献身公益、敬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社会风气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心情非常愉快,能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出一份微薄的力量,他感到十分快乐。
盛国忠
在临湖镇东吴村有一位老人叫做盛国忠。说起他来,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但提起503公交东岳庙站,在那儿等过车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所感悟“啊!原来是他呀。”
一个普通的下午,家住太湖之滨东吴村韩区、八十高龄的盛国忠老人像往常一样往公交站台走去。只见他手里拿着干净的坐垫,熟练地换下了昨日的塞进袋子,并将它拍齐整。老人一坚持,就是多年,一年都没有中断过。去年十月的一次意外,老人不慎摔伤,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无法行动,于是关照女儿每天替他去更换坐垫。
同村的女孩金花,是个苦命的孩子。六岁那年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她七岁那年离世,留下她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奶奶身有残疾,小小年纪的金花便要担当起与年龄不符的重担。老人看着金花小小年纪便吃苦受累,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老人主动跟金花奶奶提出来要资助孩子。老人坚持了十年,直到金花十七岁那年被邻村的一户人家收养。
同村西区的李小岐家中,发生了重大变故。李小岐病情加重,导致双目失明。他的妻子受到打击,突发中风。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尚在念书。盛国忠老人面对当时的情况,主动站了出来,利用自己在村里的威望和凝聚力,组织村民发起捐款,同时积极帮助李小岐家申请低保。在老人的帮助下,李小岐一家顺利度过最困难时期。
盛国忠老人在退休前做过饲料生意,工作中他敢闯敢干,克勤克俭。退休后的他仍不忘发挥余热,用自己的热心、爱心和善心,成就了一段凡人善举的佳话。
沈仁其
有这样一位热心人,常怀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十余年如一日,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不计代价,不图回报,用他的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他就是石舍村5组的一位普通的退休人员沈仁其。
村中的老年人比较多,而办理老年人免费公交卡的又都是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临近又没有办理的地方还需到苏州市里办理,许多老人又都是不认字的。当沈仁其老人知道这种情况后就自告奋勇的站出来让那些需要办理的老人把材料给他由他代而办理。在他没满70周岁的时候还常常为去苏州办卡而贴车费、餐费,但他从未问那些人老人收取任何费用,甚至有些单身老人办卡的手续费都是他出的。如今75岁的他还是坚持着这份“工作”。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沈仁其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老人,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这些小事一直都坚持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平凡,也就是因为这些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纯美的心,他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这种行为也得到了村民的尊敬和好评。
柳承信等退休老教师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纽带和载体,也是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的有效平台。
目前临湖村已成立了一个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和四个校外辅导分站。
校外辅导第一站:有退休老教师柳承信承担辅导数学。办学最初,群众不理解,家庭不支持,设施不齐全,“办”还是“不办”思想斗争很激烈。这时他想到自己苦难的童年生活,是党和政府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同时他又想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而下定了决心,即使困难再大、条件再差也要把班办起来。在十七年的辅导教育中他像在职时一样,对学生认真辅导、耐心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提高。近几年,他曾多次被市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个人。
校外辅导第二站:有退休老教师邱水泉承担绘画和硬笔书法。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自己掏钱购买木料、请木工,为辅导站做了四张双人课桌和十张椅子、买吊扇、电灯和空调,真正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邱老师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学生做好的他自己先做,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校外辅导第三站:有退休老师凌忠礼承担辅导学生数学。去年他身体不适曾动过手术,为了早日康复出院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出院,他立即恢复正常辅导。今年他家重建新楼房,所以没有地方可辅导,他主动与邻居商量借用人家空屋进行辅导。他通过简明扼要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头发表能力。
校外辅导第四站:有退休老教师陆金兴承担毛笔书画道德等。现有学生9名,陆恩煕自参加书法辅导大有长进,年年春联字别具一格。学员陆思豫平时性格固执,陆老师给她讲怎样与别的同学相处,讲古代故事,后来她比以前开朗,在家尊重长辈在校和同学和睦相处,一年级到三年级期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金成泉
金成泉,男,现年65岁,担任金盛水暖建材商店店长、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联盟社区助老帮困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曾经是一名装修工长,传承了祖上的油漆技艺,“金师傅”在临湖镇远近闻名。
在联盟社区有这样一位“金师傅”,他的手机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热线电话,只要大家有需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他就是金成泉,一位小小的五金店的老板,利用自己店内的建材资源和三十年的技艺,为周边的村民提供各种装修指导和服务。多年来,他为社区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提供精准高效、及时周到的志愿服务,义务为他们上门维修水电、管路、空调、家电150余次。
作为村民代表每当村民发生家庭、邻里纠纷时,金师傅又成了热心的“老娘舅”,主动站出来进行沟通和协调,因为他处事公道正派,纠纷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面对社会的丑恶现象,金师傅总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曾经先后3次在联盟街当众抓获小偷4人。
金师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学历,却技艺超群,他没有职位,却公道正派,他没有财富,却乐于助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